成功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浙大李兰娟院士团队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日期:2018年01月09日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孙竞)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联合了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零的突破”。李兰娟在获奖后表示,项目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也是证明我国医疗水平在国际上地位不断提升的成果。
   作为一种新亚型流感病毒,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首次出现。病毒来势凶猛,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项目组在5天内确认了这起重大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全新的三源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公布病毒基因序列,为全球共同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兰娟院士与项目组成员在讨论。图中左三为李兰娟院士-卢绍庆摄

   在随即的研究中,李兰娟团队率先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实了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在此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国家大规模关闭活禽市场,减少了人感染的风险,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
   团队还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病毒在人肺组织中复制力强,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然而国际上一直缺乏对“细胞因子风暴”治疗的有效手段,李兰娟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人感染H7N9重症患者的救治,还创建了抗病毒、抗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休克、抗继发感染(“四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二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显著降低了病死率。
   “在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我们就成功研发了检测试剂。检测试剂在3天内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5天内至周边各国,7天内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李兰娟说,“这标志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在团队的联合攻关下,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研制成功,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前评价,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堪称“国际典范”。
   李兰娟在采访中表示,“我们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病原发现、流行病调查,以及预防控制的力度、救治的水平,都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公认。”中国在国际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从‘跟跑者’成为了‘领跑者’。作为传染病战线上一名工作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为我们国家感到骄傲。” 李兰娟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