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鬧伴娘的習俗?為什麼媒體這麼批判這個陋習還屢禁不止?
我來說一下我的農村老家辦婚禮的習俗,讓大家知道不是所有農村地區都會搞那些噁心的陋習。
婚禮當天早上,新郎就會和伴郎(或者是願意一起去的好哥們兒,不一定要是伴郎一個)一起去新娘家裡接人,新娘早早地梳洗打扮好了,和伴娘在閨房裡等著,這裡說一下,如果隔得遠是在酒店裡。那麼新郎來了誰堵門呢,不是伴娘,是娘家人的小孩子和年輕人,男女都可以,伴娘陪著新娘就好了。新郎來了想接人,就要給門口的孩子發紅包,大家也就是圖個熱鬧,一般要兩輪紅包還要新郎唱個歌,小孩子就歡喜的讓開了,有的調皮不讓,就會被伴郎一群人抱開衝進去。
進屋之後,就是伴娘調戲新郎的時候了,單膝下跪表白唱歌,做俯卧撐,給紅包,找新娘鞋子都是套路,注意注意,這裡並不會有任何人對新娘伴娘下手,伴娘負責出難題,伴郎團主要負責起鬨還有幫新郎完成任務,然後就可以由新郎把新娘抱走放進車裡了。
來到辦儀式的地方,有可能是酒店,有可能是男方家,不過現在是越來越少在男方家辦流水席了。
儀式辦得好一點會有司儀,司儀有他那一套,倒香檳,交換戒指,親一個什麼的,如果簡單一點就新人向父母敬茶,喝交杯酒,父母說兩句話,然後就送新娘回房短暫休息一下,換個衣服。儀式就算結束了。
在新聞上看到在儀式上新郎只穿女士內衣褲,要新娘在新郎褲襠底下吃香蕉那種噁心的畫面,不好意思,在我們老家不僅新人接受不了,下面的親戚朋友也接受不了這種大尺度,新娘美新郎帥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搞得那麼噁心?粗陋與否是主觀決定的,並不是金錢決定的,有人說搞那些才熱鬧,我覺得不讓任何人尷尬、大家樸素但懂禮就很開心熱鬧。
儀式過後就開席,新人會在男方父母的陪同下來給每位來賓敬煙,小孩子就給糖。就是父母挨個介紹說「這是某某姑姑」,然後新人就遞上兩隻煙,小孩子不能抽煙的父母介紹說「這是某某弟弟」,新人就給一把糖。
但是這個習俗好像現在基本都改成敬酒了,我們當小孩子的時候特別期盼得到那把糖,後來長大一點被遞了煙就留著給自己老爸,在婚禮上被敬煙還是給糖簡直就是這個孩子長大了的分水嶺啊。
下午,接近一個小時的酒席散了之後,大人會在外面酒席桌子上開始打麻將。新人在新房裡,長輩給鋪好床,帶著小男孩給新人滾床,寓意早生貴子,媒人給新人念一大串祝福的話之類的,我只有小時候看過,具體細節記不得了。這時候一般就是三姑六婆和孩子們最愛圍觀這個儀式,那些男性長輩還有伴郎都在外面打麻將,不會有被野蠻鬧洞房的機會,所以,麻將拯救了我們這裡的新人還有伴娘啊
新房的儀式不會很長,最多半個小時。結束後,新人就可以短暫吃個飯休息一下了,然後新人去送客,有可能新郎還要當司機開車送一下長輩,然後有空還能跟好朋友來幾盤麻將,新娘下午也可以去打麻將,感覺我們沒空搞幺蛾子都是因為要打麻將哈哈哈哈哈
這樣下午過完了,賓客也走了大半,還有沒有的要麼是太遠要麼是親戚,這些人會繼續晚上的酒席,晚上就是簡單開幾桌招待大家,新人也脫了禮服卸了妝一起吃飯,不會有任何儀式了,吃完飯繼續打麻將 ?,長輩會給留下來的人安排住宿,在酒店就住酒店,在男方家裡就安排到鄰居親戚家裡湊過住一晚。
第二天早上仍然有簡單的酒席招待大家,新娘要回娘家,這是後話了
這就是我們農村老家最真實的婚禮,大家追求的是有禮有節,順順利利,那些大尺度奪人眼球的事沒有人敢做,因為一場婚禮下來,組織者是最有威望的長輩,可能是男方父母或者叔叔伯伯,老人家都很保守,敢公開調戲兒媳婦兒或者伴娘,不想活了吧。
自古以來,中國向來都沒有鬧伴娘的說法,伴娘這個說法本來就是西方傳過來的。那些心理陰暗的猥瑣小人把鬧洞房的熱情發泄到伴娘身上,真可謂是既安全又能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
所以,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惡習。而那些打著參加婚禮去鬧伴娘、鬧新娘的行為,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猥褻。想不明白的是,這種本來就是現代社會才有的惡習,為何沒有被香港法律制止?
有人說這是傳統習俗,我還真納悶了,從哪個門子傳下來的傳統?鬧洞房?別鬧了,古代的鬧洞房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何況那時候還沒有伴娘。把鬧洞房的真正意思曲解了之後,再移花接木到鬧伴娘身上,那些為了滿足自己畸形變態心理的人啊,還真是煞費苦心。
古代的鬧洞房是什麼樣子的呢?古代人可沒有現代那些鬧洞房的人這麼不知廉恥。所謂的鬧洞房,其實不是我們現在這樣借「鬧」之名行猥瑣之事的「鬧洞房」。
鬧洞房有一個別名,就是「逗媳婦」、「吵房」,在迎親的當天晚上進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燈,早早抱學生。送罷燈,無論長輩、平輩、小輩,聚在新房中,祝賀新人,戲鬧異常,多無禁忌,有「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之說。
所謂的鬧洞房,實際上是家人在一起的嬉戲行為,針對的是新郎新娘。那些所謂的以伴娘為目標的鬧洞房可以歇歇了,說白了,其實就是藉機宣洩自己猥瑣的的陰暗心理。
所以,婚鬧這事,當然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不能與日常行為出格,更不要以為是鬧洞房就可以對著新郎新娘放肆,更不可理喻的是,近年來將鬧洞房的對象延伸到伴娘身上,這更是赤裸裸的猥褻。
有膽量的還是鬧新娘,那些沒膽量又想發泄自己猥瑣陰暗心理的畸形人,就只能對伴娘下手。畢竟伴娘身邊一般不會有男朋友,或者本來就沒有男朋友,起碼不會被打。
那些對伴娘動手動腳的,基本上都屬於loser屌絲一類,哪怕他穿得再光鮮,都遮蔽不了這種標籤。
最後想說的是,你可以儘管展現自己的道德下線,但是不要借傳統文化之名。
看看自己的哪些朋友是不慎交到的,一場婚禮,群相畢現。
鬧伴娘是哪裡的習俗?
「鬧伴娘」是漢族傳統婚禮習俗「鬧洞房」在21世紀初產生的一種變體,是以玩笑的形式來戲謔和捉弄當事人的風俗,存在於中國的一些村子。該種風俗對伴娘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是一種惡俗。
「鬧房」又稱「吵房」、「戲弄新婦」等,是在漢代就已存在的一種風俗,曹操與袁紹少年時甚至還將新婦劫持了出來。20世紀三四十年代,舉行完結婚儀式,新娘進入洞房,親戚鄰里要和新娘開些玩笑,俗稱「鬧房」,也有惡作劇的。中國解放後,基本延續了解放前的婚俗;
1966年開始,舊的婚俗在列於破「四舊」運動的舊風俗中,政府主張婚事新辦,簡單化、反對封建迷信和鋪張浪費,婚禮儀式變得很簡單。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思想觀念開始解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被強制刪除、簡化的民俗被村民們重新撿拾起來,如燎轎、鬧房、聽房等基本上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20世紀90年代以後,婚俗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從這一時期開始,女方送親的隊伍里多了兩個伴娘,一般由新娘關係好的未婚女孩來擔當;2009年前後,「鬧伴娘」的風俗開始在一些村子流行。
鬧伴娘習俗特點
一、內容形式
鬧洞房的時間是在新郎新娘入了洞房之後,地點大都在洞房之內,也有在迎親路上、結婚典禮上鬧的習俗;內容大都為變著法使一對新人,尤其是新娘處於尷尬難堪的境地,在作為樣本的XX某村,20世紀90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對新娘進行人身攻擊的方式為主,如冷不丁地推一把,1977年時還有人動手打新娘,90年代以後出現比較文明的鬧法:讓新郎新娘咬蘋果、咬花生、吻新娘、新娘點煙等,21世紀初很少再有「武鬧」的了,雖說還有推一把搡一把的情況,但也都是點到為止;另外也有個別已婚的婦女在結婚典禮和磕頭禮上,新娘鞠躬鞠得不夠深時,用手猛按她的頭的方式 。
在XX,鬧伴娘有的跟著新人一起遭殃,有的成了眾人折磨的對象:新郎的好朋友要麼幾人疊羅漢、要麼一起把伴娘抬起來扔,也有把伴娘和伴郎往一塊擁,把醬油醋裝在噴水槍里往伴娘衣服上噴等。
二、參加人員
參加鬧房的人員:長輩和兄長基本不參與,親戚不鬧,都是鄰居同輩、晚輩的鬧,雖然有「三日無大小」之說,但大都是新郎平輩的或輩分更低的小伙,也有個別的已婚婦女也參與鬧新娘。
鬧洞房的對象大都是新娘,21世紀以來開始興「不鬧新娘鬧伴娘」之說,使年輕的未婚小姑娘都不再願意給人當伴娘;也出現了鬧新郎的。
調查個案:2006年XX某村,男方到新娘家迎親,新娘的小姐妹不讓新郎接近新娘、象徵性地推搡了伴郎兩下(亂伴郎),入洞房後隨新娘到達新郎家的兩個伴娘拿彩條噴新郎、還不停地推搡他(亂新郎),新郎的同學朋友讓新娘給他們點煙(「文鬧」)。
職業伴娘:新娘喝多了,伴娘就必須擋酒;婚禮上總會遇到一些新郎的兄弟伙喜歡鬧伴娘,有一次新郎的一個單身兄弟開伴娘玩笑,抱過去還要親。
三、風俗意義
「鬧房」也是祝福新郎新娘幸福結合的一種風俗,它具有歡鬧和帶有性啟蒙教育的特點,能夠從側面集中體現和反映中國婚俗的喜慶歡鬧和以生育祝願為中心的特徵;儘管其中有不少陋習存在,但由於鬧房本身在傳統婚禮中具有的性啟蒙教育功能還沒有被其他風俗所替代,因而一直被保留下來。
四、社會影響
這種風俗自古以來曾被多次抨擊和禁止過,仲長統曾批判過:「今嫁娶之會,捶杖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趨之情慾,宣淫逸於廣眾之中,顯隱私於族親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斷也」。
鬧伴娘對伴娘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現實生活中中國一些村子依然存在這種惡俗。2010年,雲南省某縣下發通知要求全縣領導幹部和共產黨員、單位職工不許參與低俗鬧婚 。
鬧伴娘一旦超出「底線」,往往就是一種違法行為 ;如河南某地區一例婚禮上鬧伴娘的事件,結果四名性犯罪人被判強制猥褻婦女罪,刑期5年、4年不等。
五、相關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鬧伴娘習俗的相關內容,小編覺得婚禮鬧伴娘本身是為了娛樂,增加婚禮的熱鬧氣氛,但是大家一定要把握尺度,不能出現不文明的行為。
應該出台婚禮法了!太出格,大鬧伴娘應刑拘!看伴郎還敢有流氓想法!!!!?????????
做過四次伴郎的人怒答!
第一次在老家,贛南地區的小縣城,基本上伴郎伴娘就是給新人、給長輩端茶倒水,幫雙方父母跑下腿神馬的,由於是小地方,直接連遞戒指的過程都沒有,當然也就沒有鬧洞房,拿新人以及伴郎伴娘開刷的事情了,總之,很平淡。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身非常不合身的西服太失敗了…
第二次在上海,給表哥做伴郎。很累,前一天要跟司儀以及新人伴娘排練婚禮過程,要預演發言,儀式還有什麼時刻送戒指什麼時候端酒杯,婚禮當天還要安排座位,迎接親朋好友,完了新人敬酒的時候還要擋下酒,兩天下來都沒怎麼吃東西,身心俱疲。這個時候誰特么要鬧我們我就敢打人!
第三次是我同事,他本人是徐州的,老婆是諸暨的。頭一天先去諸暨接新娘,接待女方的親朋好友吃喝,我跟伴娘自然也就是端茶倒水,打打下手,那天擋了一杯新娘家那邊的土燒酒,尼瑪六十多度能點火的那種,一兩左右的杯子,我被直接干吐了…我看誰敢拿我開刷,我直接吐他一臉!第二天把新人送到徐州,在男方家裡又搞了一次,我只想說,徐州哥們真能喝…什麼?鬧洞房?我斷片了我不知道…
第四次也是一個同事結婚,在泰州。規矩比較多,又是挑籮,又是鬧媒人的,反倒伴郎伴娘沒什麼人過問,正常的也是幫忙擋酒收紅包之類的,只是去的前一天分別拜會過男女雙方家人,被灌的不行。婚禮之後也是各回各家沒什麼過分的事情,而且這次當伴郎,我竟然沒跟伴娘說過一句話,好囧…
我覺得習俗不習俗和為什麼媒體頻繁批評都依然屢禁不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完全是看人的品行的。
你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大家都在婚禮上玩嗨了,如果本身品行不正的男生或者是本來就有趁火打劫這個想法的人,還管你有沒有這個習俗?又不用舉行什麼儀式找牧師見證,隨便就幾個人拱你到車裡,或者湧進一個房間里,關上門你們外面的人還管得了嗎?就像一群朋友去唱K,去酒吧喝酒,有人趁酒醉對女生上下其手甚至實施禽獸行為的,難道也有關習俗嗎?我覺得就是純人品的問題。
如果你說要怎樣卻絕對制止幾乎不可能,新娘新郎本身很忙,然後受害人被一堆人拱住圍攻,外人要救也很難。所以說到底還是靠雙方的自製。作為女生,無論是伴娘還是姐妹,都不要落單並單獨和男生們在一起,這裡我說的男生並不僅指兄弟伴郎那些哈,畢竟一場婚禮有一些朋友帶朋友什麼的,女生那天穿得清涼,所以還是要防。另外就是男生們的道德線了,要玩女人你可以去叫雞或者正經找個女朋友,希望你們知悉如此對待女生是犯罪的。
你們真辛福,伴郎還能鬧伴娘。我們這邊,伴郎不是用來鬧伴娘的,是用來幫新郎喝酒的。一般去接親的時候,出門前女方家都要擺一桌。上桌的是男方家:領親公(一般是男方當地比較有民望的長輩)壓禮公(可以當做婚禮主持人來理解)新郎 伴郎(一般3人左右)。女方家:對應的一兩個有民望的長輩 父母 兄弟(人數不限,堂兄弟,表兄弟都可以,反正永遠比伴郎多,畢竟在人家地盤上,全都沾親帶故)。然後重頭戲來了……開吃開喝,致命的規則是,這一餐無論女方家桌上有多少人,無論是誰,只要給新郎敬酒,新郎必須喝,一杯都不能推,新郎喝不了伴郎可以幫新郎喝。一般情況下,新郎肯定不能醉,所以基本都是伴郎喝。吃完飯新郎美滋滋的接著新娘回家了,伴郎呢?70--80%的伴郎已經接近不省人事了,很多伴郎連伴娘都沒見過呀!慘啊。
一個中部的省,就不說是哪個了,畢竟沒有真的見識過。 之前一個認識的姐姐要結婚,男友就是那個省的,我開玩笑說:我要做伴娘,姐姐的男朋友猥瑣一笑:你還是不要做伴娘了,我們那大部分結婚的伴娘都是請的妓女。 從此若當伴娘必小心翼翼,認真考察,鄭重選擇。
再說我們家陝南某地,我不愛湊熱鬧,都是遠觀。
所見的幾個婚禮有個非常嚇人的習俗:伴郎從車上把新娘接下來起,就開始有人往新郎新娘身上扔鞭炮,都是旁邊親屬伴郎伴娘的幫檔。有一次在農村,不是那種家屬樓,新郎新娘進了新房,不知道誰突然從窗戶塞進來一串鞭炮,窗帘當時燒掉好大一塊,外面大叫,如果伴娘不出來,就要繼續扔鞭炮,最後伴娘無奈出去了。不過出去之後無非強求喝酒,問些猥瑣問題,做些淫浪動作,這樣一番折騰愛鬧的人心滿意足便可散了。
所以我們那要請伴娘都是新人跟家人仔細斟酌,請那種特別會來事的人,所謂會來事的人就是既能放開自己跟男人渾說,又能厲以顏色,讓他們不敢越矩。再找個酒量好的伴郎,這種配置所向披靡。
中國地大人廣,關於鬧新娘鬧伴娘、各地都有各地的習俗;有些習俗值得傳承,有些就不是習俗而是低俗,搞得烏煙障氣、俗不可耐;本來結婚應該是件高興的事,適當的鬧一鬧增加喜慶,無可厚非,但那種充滿低級趣味的鬧,極其惡俗,不堪入目,應改之。
有一次給朋友當伴娘,接親隊伍走到半路就停下來了,伴郎們半路下車說要香煙,一人兩包,一臉懵逼的我坐在那裡,回頭問:「你家還有這習俗,南方半路攔車要煙的?」新娘家沒準備我也沒辦法。然後伴郎們打開車門讓我下去,說不給煙那讓他們抱一下,被我拒絕了,堅決不下車,說再鬧下去我就回家了,最後協商給三百塊錢了事,新娘最後把錢還我了。中間溝通花了很長時間,真是有點要嚇哭然後又忍著告訴自己不能露怯,新郎新娘就在後面看著,一直笑呵呵的
我們這邊還好。婚禮一般就是前一天新郎在新娘這邊,因為女方都是提前一天請客的,所以新郎會在這邊認識一些親朋好友。晚上的時候基本上女方親戚都走了,但是會留下第二天參與婚禮的人員,新郎也會回家準備第二天。我們這邊沒有伴郎伴娘細說,就是比較通俗的說送親人和迎親人。婚禮當天新郎帶著人到新娘家接親,會從樓下堵到樓上,沒有大鬧,也沒有堵門卡,大概就是把門堵著不讓進,給了紅包之後就可以進去了,接下來就是說一些暖心話和必備流程,找鞋也是找不著了給伴娘紅包伴娘拿出來,由新郎新娘給新娘穿上後出房間向女方父母敬茶男方並做出好好對新娘的保證。接下來就是去男方家裡了,女方送親人吃完飯後男方給個紅包就可以離開了,男方家晚上基本沒人會留宿,最晚的也是吃完晚飯就離開了
鬧得確實有些過分了!過去鬧新房都是動口不動手,現在演變的有點像是犯罪了!誰都不敢讓自家的女孩子去做伴娘了。有的結婚,只能讓婚慶公司給「聘請」伴娘,失去了原來的意義,而大多聘請來的都是些坐台女,更加助長了鬧洞房的惡劣氣焰!
這明擺著就是換個方式赤裸裸的耍流氓!啥叫習俗,現在哪個習俗不是當地婚慶公司策劃里搞的噱頭,我同學結婚的時候婚慶公司自己都說了多錢有多錢的搞頭,還問我們需不需要租伴娘伴郎,想熱鬧有熱鬧的價格!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最後我們想想還是算了,結個婚而已至於弄的像戰場一樣!
因為所謂的鬧伴娘,這種低劣惡俗的風俗,我們這的姑娘從來不會去有鬧伴娘的地方做伴娘,曾經我堂姐結婚,有個十九歲的妹子去做伴娘,就被一大群男孩調戲,強吻,強抱。沒錯是強抱。不是強暴。還好都比較克制,鬧騰鬧騰也就算了。在我們這有些人家會準備兩個或者以上的伴娘,一個是真正的伴娘,一個是找來的小姐,讓他們折騰,讓他們鬧的。在我覺得,這種習俗真心應該取消,被取取締,對伴娘傷害太大了。
伴娘應該是在古時候叫紅娘吧!她的任務是提醒喜歡在當天要注意那些細節,還有幫新娘拿東西,還有提醒新娘注意一禮節。那有什麼鬧伴娘的習俗,就是耍流氓這種人讓他一輩子沒老婆才好哪!因為不配
鬧洞房,自古就有。鬧伴娘,卻聞所未聞。還鬧的非常出格,那就不正常了。我個人認為,不管是鬧洞房還是鬧伴娘,不要過分,就是人所為。過分的鬧,就是畜牲所為了。鬧洞房、鬧伴娘的人,你們也有姐妹吧,當心報應!!
不管是鬧新娘還是鬧伴娘我結婚的時候堅決不允許出現,有這樣的直接亂棍打出去,傷著了統一不負責醫藥費,我特么就是護犢子,我請來當伴娘的人和自己媳婦在我大婚的日子被人鬧騰,我不不那些鬧的人都打成殘廢就不錯了
鬧洞房一直都有,鬧伴娘我是沒見過。所謂鬧得尺度或者說污不污完全取決於男方結交的什麼朋友。我們鬧洞房從來沒有做過過分的遊戲,都是些簡單好玩的小污遊戲,同樣取決於新娘的心情,她不願意配合我們也沒有強迫過。我和我的哥們的婚禮都很開心,新房裡面的人都笑的合不攏嘴,這不是大家都期望的結果嗎?說到根本,還是那句話:完全取決於男方朋友的素質問題。
我們這裡也有鬧洞房或者鬧伴娘的習俗,鬧一鬧伴娘不是不可以,那也僅限於雙方親友極為熟悉的情況下才會去鬧,但也僅限於喝酒或者開一開無傷大雅的玩笑,更沒有那種直接動手動腳的齷齪行為!禮止於行還是要講的,不能毫無下限的瞎胡鬧!
其實關鍵看新娘子的,一般新娘子會和新郎那邊的人提前說好,真鬧起來,新娘子護著,會好很多,新郎那邊的女眷到時候會幫忙攔著,畢竟只是烘托氣氛,再玩鬧,男方那邊的也不會太過分,除非有那種抽風的,這樣子還有管事的會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