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底工作快8年了,回顾过去找工作时的历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我觉得找工作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随着对自己认识的改变,找工作的方向和理由也会随之变化。
我一直很羡慕一种人,毕业时就考公、考编、考银行。我羡慕他们是觉得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平稳的生活。所以他们从刚毕业就坚定了他们的选择。我知道,我只是有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选择也挺好,但并不适合自己。
第二种人坚定的走职业经理人路线,毕业选择的是找一份大公司的工作,努力的工作,升职加薪,即便未来可能被裁员依然初心不改,选择的方向就是大厂高工资,也非常好,有些人就是非常适合上班,在职场中如鱼得水,能快速的升职加薪,职场高管,大公司出来的创业者都是这种人。我佩服他们,但是我从毕业一开始上班就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样,我明确的知道自己不适合这条路,一是因为自己总想着自由,想做点自己的事情,所以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不会一直打工,也没想法卷自己来做到升职加薪。
第三种人对工作的看法就是一份工作,为了生存,养家糊口,做什么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毕业时什么工作挣钱就想着做什么,从现在看来高中报志愿就已经开始了,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冷门专业门可罗雀。从这几年的专业录取人数比就能看出,大多数人都是这一类人。找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赚钱多,前几年经济比较好,人们吃到了互联网红利,很多人进入互联网行业,这两年经济下行,大厂裁员比比皆是,很多人被裁了之后找工作处处碰壁发现行情越来越差时,找工作从以赚钱为导线改为以稳定为导向了。
所以最近几年年轻人考公考编的人数越来越多,工作几年不顺后就开始考公考编,为考上还出了一个词“上岸”。殊不知现在稳定的工作不断减少是未来短期内不可逆的趋势。这时候还去挤那个随时被淹没的岸边,实在非明智之选。这种人我能理解,但既不羡慕也不佩服。现实告诉我们未来追求稳定并非最优选择,我们应该认清现实,学会与不稳定,不确定性相处。我们要做的是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寻找与市场进行交易的机会。
最后来说说我自己。我的问题比以上三种人问题都大。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的问题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后面好像找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这个方向又不是被大众认可的,导致自己一直说服不了自己做这个。
我一开始实习时做天猫运营的工作,但是觉得淘宝天猫三天两头变换规则,变了规则之前积累的经验都归零,而且限制很多,做得好与不好都在于对于对它规则的解读和执行做得好不好。我不喜欢这种特别受限制的感觉,所以我毕业后打算换个方向。
毕业时接触到产品经理的岗位,觉得这个和我对工作的选择有契合点。我对工作抱有有点理想化的成分。如果一个工作只能带来钱,没有任何附加价值我是不会做的。但是工作久了我觉得产品经理的岗位越来越缺少了之前的那种纯粹,在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产品经理能做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后面几年就只能做点修修补补的工作,缺乏创新,而且老板对此也多是风险厌恶型,创新意味着不稳定,不如直接模仿市面上成功的产品,所以产品经理的工作变得没那么酷了,就只剩下需求翻译和开会了。这也有了人们都觉得有没有产品都一样的感觉。
我不打算做产品时有想过自己出来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尝试过,发现自己当时的状态还不行,无论是做自由职业所需要的更加自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还是创业的那种敢打敢拼,想到做到的劲头,都还比较欠缺。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挣扎,我觉得重回职场,但这次因为不想做产品经理了,想换一个行业和工作,自学了编程开始在自动驾驶行业做测试。本来是想做开发的,但是没有工作经历真得很难找,这一点也提醒自己,未来做选择时尽量不要做折中方案,走曲线救国路线。因为一旦这样,其实挺难转过去的,不管是客观因素的难度还是自己工作后失去了那份当初想转开发的冲劲。
不可否认的是,我做自动驾驶也是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的,我希望自己能为自动驾驶行业做一点贡献,因为我比较期盼自动驾驶实现的那一天尽快到来,无论是从交通生活更便利的角度,车祸降低的角度还是实现自动驾驶带来的外部性的角度,我都比较向往这一天。所以我加入了,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差别很大。从外面看自动驾驶很美好,发展也不错,实际工作时,各种技术难题,人为做无用功内卷,职场斗争,都让我身心俱疲,我在想,是否自己一定要参与这么一个庞大的任务中去当一个螺丝钉。这份工作多一个我少一个我又有什么区别?
再加上换工作时发现选择越来越窄,学到的技能都只适用于同类公司或者固定某个公司,离开公司完全无法生存。我想明白了,之前找工作的方式对于我来说是错的。我之前找工作的方式适用于第二类人。对于我来说这样的选择既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无法带来物质上的满足。
我未来选择职业方向时要选择那些能为我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有帮助的工作。比如你想开个店,就应该找个店上班,去偷师学艺,学习人家怎么开店;如果想做自媒体,可以去一家自媒体公司学着人家怎么做自媒体。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但是大公司的业务绝大多数不是我在里面学几年出来就能自己做的,大部分都是几百人团队做出来的,除非能做到第二类人那样,成为高管,然后自己出来单干才行。我应该学着从小处着手,学着做那种一个人活着几个人能完成的工作。
其实这个选择真得很困难,这个选择意味着要放弃之前的积累,要放弃一份在别人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薪水。真的很纠结,我明确的知道继续原来的选择无异于“慢性自杀”,明知到未来被裁员的风险就摆在那里,但是却重复着之前的老路不做改变。我深知自己卷不过他们,无法成为第二类人,所以就只剩下一条路,就是趁着做出改变。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有一个几年前就想做的选择,可是这个事情并非大众认可的选择。由于外界的看法,加上自己一直不太确信自己是否真的能从事这个事,一直耽搁至今。
排除外界看法,我自己是缺乏自信和勇气的,我害怕失败,在做任何选择时都不敢孤注一掷,即使觉得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选择风险小的选择。导致自己就是一直对自己不满意。我觉得自己应该学着做一些小的尝试,先看看自己是否真能有希望能做成这件事,而不是像之前一样,犹豫中浪费了大好时光,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想做的不敢做,却一直在不想做的事情中徘徊。